1. 1. 控压下套管  - 

    控压下套管,需将平台肩套管加工成18度斜台肩套管,将平台阶套管吊卡换成18度斜台肩套管吊卡。
    在完井工具下入过程中若发生溢流,可及时进行循环排气与控压下钻,避免井控风险发生。
    下送尾管时井口装旋转控制头控压下钻,保持下套管过程中井下处于压稳状态。
    完井管串下入过程中,采用1.21 g/cm3钻井液,始终保持微漏状态,顺利将完井工具下至设计井深,下入过程未发生溢流,共漏失钻井液61.6 m3。
  2. 2. 下套管及套管附件  - 

    下套管及套管附件:按顺序下入套管及套管附件,按标准上够扭矩。套管附件及悬挂器接入时听从厂家技术人员指导。整个过程中严禁井内及套管内落物﹔
  3. 3. 下套管清洁  - 

    下套管清洁:入井附件浮鞋、浮箍、球座以及套管丝扣须擦洗干净。
    按固井设计要求执行,切勿将顺序颠倒。
  4. 4. 旋转下套管  - 

    旋转下套管
    套管夹持器旋转下套管:当下套管遇阻时(通过套管的自重无法下放套管),这时就需要开泵建立循环 然后开始旋转下入套管,需要提前设定好旋转扭矩和转速。当旋转到位置后,在释放工具 前,司钻需要释放管串的反扭矩并确定将压力完全卸掉后才能将工具提出套管。否则会有
    高压突然从套管内释放的危险。
  5. 5. 套管准备  - 

    套管准备:
    a)送井套管应符合钻井设计及套管柱设计要求,长度附加量不少于3%,并附有套管质量检验合格证;
    b)套管运输过程和现场检验,按SY/T 5396的规定执行;
    c)井场套管应整齐平放在管架上,陆地平台码放高度不宜超过三层,海上平台不宜超过五层,特殊管材码放高度按照厂家推荐执行;
    d)入井套管应使用标准通径规逐根通径,清洗螺纹,检查螺纹外观、套管外观及涂层有无伤痕,丈量长度,地质、工程人员应分别校核,确定入井套管的直径、钢级、壁厚、螺纹类型及长度无误,及时剔除不合格套管;
    e)应按套管柱设计排列下井顺序并编号,编写下井套管记录,备用套管和不合格套管做出明显标记,与下井套管分开排放。
  6. 6. 套管附件及工具准备  - 

    套管附件及工具准备:
    a)根据钻井设计及井下情况制定合理的管串结构,附件包括浮箍、浮鞋和扶正器等,工具包括尾管悬挂器、分级箍等;
    b)送井套管附件及工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质量检查清单,与套管柱相连接的螺纹应进行合扣检查;
    c)下井套管附件及工具应记录其主要尺寸和钢级,绘制草图,并将其长度和下井次序编入套管记录;
    d)套管附件及工具强度应不小于套管强度要求;
    e)井斜大于45度的井段,宜安装强制复位式浮箍(浮鞋);
    f)对于大斜度井,技术套管内斜井段或地层坚硬和井眼规则的裸眼井段宜安放滚轮、磙子扶正器或半刚性整体扶正器;
    g)对于大位移井设计套管柱下部结构时,根据计算套管下入的摩阻和套管浮重决定是否采用漂浮接箍;
    h)尾管固井和分级注水泥固井的套管串结构宜使用双浮箍。
  7. 7. 套管及套管附件核检  - 

    套管及套管附件的审核检验:在套管进入钻井场地之后,需要参考交接资料查看套管,要全部满足套管柱设计标准。附加长度≥3%,并附有相关质量检验证书。
  8. 8. 套管长度测量和检查  - 

    套管长度测量,螺纹接头和直径检查
    检查每个外壳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接头。检查每根套管接箍工厂上扣端是否牢固,紧密距离过大的就不能下井。测试长度需要相对精准,厘米下的单位需要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修约。
  9. 9. 设备和器材的准备  - 

    设备和器材的准备
    1下套管前应按照SY/T5724校核下套管过程的钻机载荷。
    2 应对地面设备及材料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及时进行整改。
    3井控准备工作应按GB/T31033和油田井控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4普通套管螺纹密封脂应符合GB/T 23512的规定,特殊螺纹密封脂应符合设计要求。5气密封螺纹检测,性能应满足SY/T6872相应要求。
  10. 10. 套管柱下放  - 

    套管柱下放:
    1套管柱上提下放应平稳。上提高度以刚好打开吊卡(提出套管卡瓦)为宜,下放坐吊卡(卡瓦)时应减少冲击载荷。
    2应根据环空返速、地层承压能力等参数来控制套管柱下放速度。
    3装有非自灌型浮箍(浮鞋),应按下套管技术措施和固井设计要求及时灌钻井液。
    4装有自灌型浮箍(浮鞋),应定期检查灌浆情况,一旦发现自灌装置失效,立即按3的规定执行。
    5对于下漂浮接箍的井,中途不应循环钻井液,若井下异常需循环时,按漂浮接箍操作规程执行。
    6下套管过程中,应缩短静止时间,如套管静止时间超过3min,应活动套管,套管活动距离应不小于套管柱伸缩量的两倍。上下活动时,上提负荷不应超过套管抗拉强度的70%。
    7下套管时应专人观察和记录井口钻井液返出情况,记录灌钻井液后悬重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8套管下完的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复查套管下井、未下井根数之和与送井套管总数是否相符。
    9下完套管灌满钻井液后方可开泵,观察泵压变化,排量由小到大,确认泵压无异常变化和井下无漏失后,将排量逐渐提高到固井设计要求。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5 条

305250 条文 -  75353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