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家长批改  - 

    家长批改试卷,家长批改作业
  2. 2. 随堂批改作业  - 

    随堂批改作业
  3. 3. 教师面批  - 

    教师面批
  4. 4. 小组批改作业  - 

    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在课堂上的有些练习,教师每小组只需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批改另外三人的练习,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对于课外作业,如课堂讲过的练习、比较简单的作业、需要默写的定义、需要巩固的知识等,同样可直接交由小组长负责督促组员完成。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的完成和批改的情况。
  5. 5. 自改和互改  -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教师可先报出答案,让学生自批自改或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批改。如有问题,马上提出,教师立即讲解;或课后讨论订正,对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汇报给老师。这样做每个学生的责任心都很强,在一定意义上比教师批改更为细致。学生学习当中常有的马虎大意、缺乏自我检测习惯的问题,在自改法的经常运用中,会慢慢地得以克服。
  6. 6. 批改“典型”  - 

    批改“典型”。选择典型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让学生进行批改。这种方法既可让学生记忆深刻,也可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甚至会成为后进生转变的一个契机,使后进生在集体面前获得成功,在他们内心产生“愉快效应”,激发好学的积极性。
  7. 7. 一题多改  - 

    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
  8. 8. 暂不评判  - 

    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9. 9. 全收全改  - 

    全收全改
  10. 10. 全收半改  - 

    全收半改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1 条

306223 条文 -  75373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