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软流层  -  https://baike.baidu.com/item/软流层

    软流层Asthenosphere,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被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 2. 地幔上部  - 

    地幔上部
  3. 3. 上地幔  -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上地幔

    上地幔upper mantle;outer mantle,外过渡层(上),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曾称榴辉岩圈。
    物质成分除硅、氧外,铁、镁显著增加,铝退居次位,由类似橄榄岩的超基性岩组成,平均密度3.8克/厘米^3,压力约1.2~1.35GPa,温度为400~3000℃,物质状态属固态结晶质,但具较大的塑性;地震波的P波速度约为8.10千米/秒,S波速度约为4.7千米/秒。
  4. 4. 橄榄岩层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橄榄岩层

    橄榄岩层,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为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地幔B'层:地幔B层又分为两层,上面一层叫B'层,又叫盖层,因主要成分与橄榄岩相似,又叫橄榄岩层。
  5. 5. 上部地幔  -  https://baike.baidu.com/item/软流圈

    上部地幔
  6. 6. 火圈  - 

    火圈
  7. 7. 软流圈  -  https://baike.baidu.com/item/软流圈

    软流圈Asthenosphere,是指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下60~25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
    软流圈大致相当于上部地幔。
    地震波的波速在这里明显下降;又称低速带。
    据推测,这里温度约1300℃左右,压力有3万个大气压,已接近岩石的熔点,因此形成了超铁镁物质的塑性体,在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以半粘性状态缓慢流动,故称软流圈。
    板块构造理论的地幔对流运动,就是在软流圈中进行的。岩石圈板块就是在软流圈之上漂移的。
  8. 8. 地幔上部圈层  -  https://baike.baidu.com/item/上地幔

    地幔上部圈层
  9. 9. 榴辉岩圈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榴辉岩圈

    榴辉岩圈eclogite layer,eclogitic sphere,是上地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认为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所组成。亦 称“榴辉岩层”。
    按岩石成分而划分的地幔上部圈层。
    上地幔100~1200km的深度范围内,化学组成除了硅、氧外,主要是以铁、镁质构造的榴辉岩,铝已退居次要的地位。
  10. 10. 榴辉岩层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榴辉岩圈

    榴辉岩圈eclogite layer,eclogitic sphere,是上地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地球物理学家认为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所组成。亦 称“榴辉岩层”。
    按岩石成分而划分的地幔上部圈层。
    上地幔100~1200km的深度范围内,化学组成除了硅、氧外,主要是以铁、镁质构造的榴辉岩,铝已退居次要的地位。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2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14 条

305785 条文 -  75365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