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大洋层  - 

    大洋层oceanic layer,是大洋型地壳的第三层,由辉长岩、蛇纹岩、化橄榄岩等岩类构成。
    洋壳玄武岩层:由于厚度较大,近5千米,分布广泛而稳定,它构成了大洋地壳的主体,故又称“大洋层”。底面即是构成地壳下界的莫霍面。此面之下便是超镁铁质岩石组成的上地幔。
  2. 2. 海洋沉积物层  - 

    海洋沉积物层,平均厚度约为300米,但其厚度可以从零(特别是洋中脊附近)变化到几千米(大陆附近),VP=2,d=1.93~2.3。
  3. 3. 海洋层  - 

    海洋层Marine Layer,主要是地幔顶部水化作用形成的蛇纹石,其厚度为4.8-1.4千米,VP =6.7,d=2.95。洋壳的厚度、年龄随距洋中脊的距离加大而变厚、变老。
  4. 4. 层3结构层  - 

    层3结构层,玄武岩层,厚度较大(近5公里)、分布广泛而稳定,它构成了大洋地壳的主体,故又称“大洋层”。
    由镁铁质岩石组成。
    主要由辉长岩和角闪岩组成。
    由辉长岩等镁铁质火成岩及其变质产物组成。
  5. 5. 硅镁层  - 

    玄武岩或辉长岩为代表,以镁铁含量较高,主要是橄榄玄武岩、粗面岩等,硅质较少(<50%),一般称硅镁层,厚度不到5kin,厚度均一。
  6. 6. 地幔顶部  - 

    地幔顶部,水化作用形成蛇纹石等。 洋壳的厚度、年龄随距洋中脊的距离加大而变厚、变老。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1 / 1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6 条

305844 条文 -  75364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