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1. 它源超压  - 

    它源超压:储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并连通深部烃源岩层,烃源岩生烃增压传递至浅部储层而引起的“它源超压”。
  2. 32. 自源型超压作用  - 

    自源型超压作用,是指在没有外界流体流入的情况下,由于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增压的过程。
  3. 33. 它源型超压作用  - 

    它源型超压作用,是指由于体系外部应力条件或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而致使体系内流体超压的过程。
  4. 34. 生烃超压  - 

    生烃超压,烃类生成作用有关。烃源岩中有机质大量生烃可以导致流体体积增大,在封闭条件下必然导致压力增大。近年来,在很
    多盆地中发现超压与烃源岩分布密切相关。我国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超压主要分布于生烃凹陷,表明生烃作用是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可见。这种异常高压形成机理较为重要,且其前提条件是泥岩中含有大量达到生油气阶段的有机质。
  5. 35. 水热增压  - 

    水热增压,与流体热膨胀作用有关。
    一般地层中的孔隙流体以地层水为主。而生油岩则以油、气为主,且流体随埋深增加温度不断升高而发生热膨胀。当孔隙体积不变时,温度提高必然导致孔隙压力增大,形成异常高压。此过程通常被称为水热增压。
  6. 36. 成岩超压  - 

    成岩超压,与矿物成岩作用有关 。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有些矿物会发生脱水作用(如粘土矿物蒙脱石脱水),增加储层孔隙流体的数量。当其被限制在封闭体系内,孔隙压力必然升高而形成异常高压。
    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机械压实的同时,还发生一系列化学成岩作用,包括各种矿物的溶解、沉淀、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往往增大孔隙体积从而会降低地层的孔隙流体压力。沉淀和胶结作用将会使岩石物性变差,流体流动受阻,有利于差压的形成。
  7. 37. 自源异常高压  - 

    自源异常高压
  8. 38. 中强超压  - 

    中强超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1.2~1.8
  9. 39. 强超压  - 

    强超压地层:地层压力系数1.5~1.8
  10. 40. 储层超压  - 

    储层超压对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超压抑制压实作用,减缓胶结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
    (2)储层超压形成过程中,超压传递作用将大量酸性流体由烃源岩带入储层,促进溶解作用,形成次生孔隙;
    (3)在超压作用下,储层破裂形成微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能力。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4 / 5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50 条

305919 条文 -  75363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