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井控要求 -
井控要求
-
12.
井控培训要求 -
井控培训要求:人员培训要求按《井控培训管理规定》执行,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
13.
开钻及钻开油气层前的井控要求 -
开钻及钻开油气层前的井控要求:
(1)每次开钻前,钻井施工方均应按石油行业标准进行井控自检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开钻前,钻井技术人员在值班房内张贴钻井施工设计大表、“四•七”动作图解、井控工作大表。要有设计钻井液密度和实际钻井液密度两条曲线。
(3)应根据地质、工程情况制定防火及防井喷事故的应急预案。
(4)钻开油气层前钻井队应做工作:
(5)钻开油气层前100m开始至完井,每天做低泵速试验,记录泵冲数、排量和相应循环压力。
(6)重钻井液储备和加重材料要求:按钻井液设计部分要求执行。
-
14.
井控制度要求 -
井控制度要求:
(1)严格执行防喷演习制度。安装好防喷器后,各作业班按钻进工况进行一次防喷演习;其后每月不少于一次不同工况的防喷演习,钻进作业应在3min内控制住井口,记录演习情况;演习不合格不得钻开油气层。
(2)严格实行24h干部值班带班制度。从钻开主要油气层前100m,钻井现场应有井队干部24h跟班作业,组织钻井班组认真执行钻井设计和各项井控措施。
(3)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前申报验收制度。钻开第一套油气层前100~150m,地质人员向钻井队提出钻开油气层的地质预告;钻井队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油气开发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钻开油气层申请,经检查验收合格并获批准后方可钻开油气层;获准一个月未钻开,须重新组织检查验收。
(4)严格执行坐岗观察制度。从进入油气层前100m开始到完井,应专人24h坐岗观察溢流显示和循环池液面变化,并定时将测量情况记录于“坐岗记录表”中。每15min测量记录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测量。起下钻井型套管每(3~5)柱(最长不超过15min)测量一次。坐岗人员发现溢流、井漏及油气显示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司钻。
-
15.
钻开油气层的井控要求 -
钻开油气层的井控要求:
(1)钻开油气层后,井控管汇各闸阀每天开关活动一次。
(2)本井处于开发区块,由于注水井不停注,随时关注钻井状况,必要时做好停注与监控工作。
(3)发现设计地层压力与实钻不符时及时报告;变更钻井液设计须经批准;紧急情况下可先处理、后补报。
(4)钻进中遇到钻速突然加快、放空、蹩钻、跳钻、气测异常及油气水显示等情况,应立即停钻停泵观察。发现溢流应立即报告司钻及时报警,报警溢流量不超过1m3,应关井导流并及时采取循环压井措施。
(5)发生卡钻需泡油、混油或因其他原因需降低井筒液柱压力时,应确保井筒液柱压力不小于裸眼段地层最高压力。
-
16.
溢流和井漏处置及关井要求 -
溢流和井漏处置及关井要求:
(1)发现溢流、井漏及油气显示异常应立即报告司钻,确保快速控制井口。
(2)发现溢流关井时,最大关井套压不得超过井口装置额定工作压力、套管抗内压强度的80%和薄弱地层破裂压力所允许关井套压三者中的最小值。在允许关井套压值内严禁放喷。
(4)发现钻井液气侵后应停止钻进,坚持边循环排气边加重,严禁边钻进边加重。若发生循环罐液面上涨应关井节流循环排气,未经除气不得重新入井。
(5)溢流不允许长时间关井而不作处理。在等候加重材料或在加重过程中,应及时实施司钻法第一步循环排除溢流,防止井口压力过高。
(6)压井施工应有详细设计,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设备检查,落实岗位人员,对照压井施工单进行压井。
(8)钻进时严禁大幅度调整钻井液性能;钻进中如发生井漏,可将钻头提离井底,观察井内液面,根据漏失情况采取静止堵漏或其他堵漏措施。应密切注意液面变化情况,严防井漏后发生溢流井喷。
-
17.
下套管固井基本要求 -
下套管固井基本要求:
(1)固井前油气上窜速度不大于10m/h,循环钻井液时钻井液出入口密度差不超过0.02g/cm3,固井前应确定井眼承压能力。
(2)二开及以后各开次的固井施工方案应有压稳计算。
(3)固井及候凝过程中应确保井筒液柱平衡地层压力,候凝时间未到,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作业。
(4)固井和候凝期间,应专人坐岗观察。
-
18.
录井井控要求 -
录井井控要求:
(1)综合录井队负有井控监控职责。发现出口流量、液面等参数发生变化,钻井时发现硫化氢显示或气测明显异常等情况,录井值班人员应立即提醒施工并提交书面异常报告。
(2)现场录井人员施工前须编写施工方案,施工中应加强地质分析,在钻开油气层前向井队提出预告。钻开油气层后,每次起下钻均应测量油气上窜速度、进行后效录井等。
(3)结合钻井设计与钻井队应急预案,录井队应编制防井喷、防硫化氢应急预案,参加井控演习与应急演练。
(4)配备综合录井仪的井应能为现场监督、井队值班房和司钻提供终端显示及井场通讯。
(5)录井人员应坚持坐岗观察溢流,发现溢流应及时通知当班司钻,并录取井控相关资料、溢流取样分析及异常通知单。
(6)若发生井喷或硫化氢浓度超标,按井队应急预案统一行动。
-
19.
井喷失控处理要求 -
井喷失控处理要求:
(1)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专人收集资料并立即(不超过0.5h)报油田应急指挥办公室。
(2)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指挥组,制定抢险方案,统一组织领导,专人负责现场施工指挥。
(3)测定井口周围及附近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含量,划分安全范围,撤离危险区人员。
(4)要防止着火和爆炸,尽快由四通向井内连续注水,用消防水枪向油气柱及井口周围大量喷水。并迅速做好储水、供水工作,同时将氧气瓶、油罐等易燃易爆物品脱离危险区。
(5)关井后,若井口压力超过允许压力需放喷时,应在放喷口先点火后放喷。
(6)井口着火后,根据火势情况可分别采用密集水流法、大排量高速气流喷射法、引火筒法、快速灭火剂综合灭火法、空中爆炸法以及打救援井等方案灭火。
(7)井喷失控时,立即停车、停炉、断电,在警戒线以内严禁一切火源,并有专人警戒。
(8)在人员的生命受到巨大威胁、人员撤退无望、失控井无希望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作为最后手段应按抢险作业程序对油气井井口实施点火。
(9)抢险时,要清除井口周围及抢险道路上的障碍物,充分暴露井口。未着火清障时应用水力切割,严防着火,已着火井可带火清障。同时准备好新的井口装置、专
-
20.
地层承压能力试验 -
地层承压能力试验:下套管固井后,下次开钻在钻入新地层(钻出套管鞋以下裸眼)(10~15)m或套管鞋下第一个砂层组后,进行地层承压能力试验,记录排量和立管压力,绘制P-Q图,算出当量钻井液密度。
具体要求如下:
(1)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保证钻井液性能稳定。
(2)上提钻头至套管鞋内,关防喷器。
(3)采用水泥车或试压泵低排量(0.66-1.32L/s)进行试验,立管压力加至2.5MPa。
(4)做出立管压力与时间或泵入量的关系曲线。
(5)求出地层承压能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并按要求填写在井史中。
(6)加压过程中如果达到地层漏失压力,则立即停止继续加压。
求地层承压能力当量钻井液密度(g/cm3):
ρmax=ρm+101.9P1/H
式中:ρm──试验时钻井液密度(g/cm3)
P1──最大立管压力(MPa)
H──试验时井深(m)。
试验目的是了解上部裸眼井段的承压能力,以确定钻井液、完井液可选用的密度范围和保证作业安全,为防漏、防喷做技术准备。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2 / 3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