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突发事件现场第一人应急,发现事件第一人应急  - 

    突发事件现场第一人应急,发现事件第一人应急:
    1、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或呼救。
    2、向现场负责人(值班干部)报告情况。
    3、在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控制措施。
  2. 12. 现场负责人响应  - 

    现场负责人响应,现场值班干部响应,项目负责人响应:
    1、停止正常作业。
    2、了解、查看现场险情,报告现场值班干部。
    3、向上级负责人汇报现场情况并保持连续汇报。
    4、根据险情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
    5、根据现场情况组织警戒和人员疏散。
  3. 13. 单位响应  - 

    单位响应(基层单位响应、主管单位响应、上级单位响应、总部响应):
    1、立即通知单位相关人员,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2、在条件允许、可能的情况下,组织抢险人员和物资参与抢险救灾。
    3、随时了解现场情况,事态严重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4、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联系,请示抢险措施,接收应急指令,并组织实施。
    5、配合外部力量参与应急抢险。
    6、负责基层单位级应急程序终止。
    7、负责事故现场的清理。
  4. 14. 政府响应  - 

    政府响应
  5. 15. 国务院响应  - 

    国务院响应
  6. 16. 响应程序  - 

    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响应程序
  7. 17. 响应程序  -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8. 18. 应急结束  - 

    应急结束
    地震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9. 19. 灾害损失评估  - 

    灾害损失评估
  10. 20. 灾害信息发布  - 

    灾害信息发布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2 / 3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21 条

306223 条文 -  75373分类

最新条文 - 推荐酷类 - 管理登录 - 关于本站
Copyright © since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0032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