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录井井控要求 -
录井井控要求:
(1)综合录井队负有井控监控职责。发现出口流量、液面等参数发生变化,钻井时发现硫化氢显示或气测明显异常等情况,录井值班人员应立即提醒施工并提交书面异常报告。
(2)现场录井人员施工前须编写施工方案,施工中应加强地质分析,在钻开油气层前向井队提出预告。钻开油气层后,每次起下钻均应测量油气上窜速度、进行后效录井等。
(3)结合钻井设计与钻井队应急预案,录井队应编制防井喷、防硫化氢应急预案,参加井控演习与应急演练。
(4)配备综合录井仪的井应能为现场监督、井队值班房和司钻提供终端显示及井场通讯。
(5)录井人员应坚持坐岗观察溢流,发现溢流应及时通知当班司钻,并录取井控相关资料、溢流取样分析及异常通知单。
(6)若发生井喷或硫化氢浓度超标,按井队应急预案统一行动。
-
22.
井喷失控处理要求 -
井喷失控处理要求:
(1)事故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专人收集资料并立即(不超过0.5h)报油田应急指挥办公室。
(2)迅速成立现场抢险指挥组,制定抢险方案,统一组织领导,专人负责现场施工指挥。
(3)测定井口周围及附近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含量,划分安全范围,撤离危险区人员。
(4)要防止着火和爆炸,尽快由四通向井内连续注水,用消防水枪向油气柱及井口周围大量喷水。并迅速做好储水、供水工作,同时将氧气瓶、油罐等易燃易爆物品脱离危险区。
(5)关井后,若井口压力超过允许压力需放喷时,应在放喷口先点火后放喷。
(6)井口着火后,根据火势情况可分别采用密集水流法、大排量高速气流喷射法、引火筒法、快速灭火剂综合灭火法、空中爆炸法以及打救援井等方案灭火。
(7)井喷失控时,立即停车、停炉、断电,在警戒线以内严禁一切火源,并有专人警戒。
(8)在人员的生命受到巨大威胁、人员撤退无望、失控井无希望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作为最后手段应按抢险作业程序对油气井井口实施点火。
(9)抢险时,要清除井口周围及抢险道路上的障碍物,充分暴露井口。未着火清障时应用水力切割,严防着火,已着火井可带火清障。同时准备好新的井口装置、专
-
23.
井口装置设计 -
-
24.
地层承压能力试验 -
地层承压能力试验:下套管固井后,下次开钻在钻入新地层(钻出套管鞋以下裸眼)(10~15)m或套管鞋下第一个砂层组后,进行地层承压能力试验,记录排量和立管压力,绘制P-Q图,算出当量钻井液密度。
具体要求如下:
(1)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保证钻井液性能稳定。
(2)上提钻头至套管鞋内,关防喷器。
(3)采用水泥车或试压泵低排量(0.66-1.32L/s)进行试验,立管压力加至2.5MPa。
(4)做出立管压力与时间或泵入量的关系曲线。
(5)求出地层承压能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并按要求填写在井史中。
(6)加压过程中如果达到地层漏失压力,则立即停止继续加压。
求地层承压能力当量钻井液密度(g/cm3):
ρmax=ρm+101.9P1/H
式中:ρm──试验时钻井液密度(g/cm3)
P1──最大立管压力(MPa)
H──试验时井深(m)。
试验目的是了解上部裸眼井段的承压能力,以确定钻井液、完井液可选用的密度范围和保证作业安全,为防漏、防喷做技术准备。
-
25.
完井井口装置及要求 -
完井井口装置及要求
(1)表层套管内的各层套管应居中。
(2)油层套管应焊置井口帽,所使用钢板厚度大于5mm,高度大于油层套管接箍上端面(10~20)mm。使用环形钢板的井(一种单层环形钢板的井口),井口帽采用厚度不小于5mm 的钢管和厚度不小于5mm 的钢板焊制,高度大于套管接箍上端面10mm~20mm。井口帽顶部的封堵钢板厚度不小于5mm,下部与外层套管的环形钢板焊接,并留有长度约5mm一段不焊,作为观察口。
(3)在完成井井口帽上,用电焊焊上或用钢印打上井号。
(4)完成井井口套管内、外不得有油、气、水渗漏现象。
(5)井口应平整、水平,水平度不应大于0.50°,最上端套管母扣涂抹黄油,不得有碰、划等损伤。
(6)其他要求按《钻井质量 第4部分:完成井井口质量》标准执行。
-
26.
弃井要求 -
弃井要求
若需要弃井时,应编写弃井设计,具体要求按《废弃井封井处置规范》执行。
-
27.
试压设计 -
-
28.
内防喷工具设计 -
内防喷工具设计:
近钻头安装1只止回阀
钻具出套管鞋位置安装1只旋塞+1只箭回阀(旋塞在下,箭回阀在上)
方钻杆下旋塞1只
方钻杆上旋塞1只
顶驱旋塞阀1只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3 / 3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