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返砂比 -
返砂比
-
22.
岩屑体积跟踪法 -
岩屑体积跟踪法,是指对井口返出岩屑的体积进行跟踪。
一般来说,除裂缝发育地层外,每钻进一米地层返出岩屑体积是一定的,可以采取理论上每米破碎的岩石量(体积)与岩屑的实际返出量(体积)之比,来判断岩屑床的形成与否。
如果每米实际返出的岩屑量远远小于理论上每米破碎的岩石量,就说明井筒中有岩屑床形成,钻井液携岩能力差,不足以把新破碎的岩屑全部带出井口,更不会破坏原有岩屑床,此时只要有岩屑返出,都可认为是真岩屑;
反之,如果每米实际返出的岩屑量远远大于理论上每米破碎的岩石量,就说明当时钻井液的能量足以破坏井筒中原有的岩屑床,此时返出的岩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岩屑,岩屑描述时,要参考钻时、气测、OFA等资料,综合判断;
第三种情况,如果每米实际返出的岩屑量与理论上每米破碎的岩石量大至相当,此时无论井筒中是否有岩屑床存在,返出的岩屑,都可认为是真岩屑。由于泥岩膨胀,造成的岩屑体积增加,可忽略不计。
-
23.
井底岩屑 -
井底岩屑
-
24.
返出岩屑 -
返出岩屑
-
25.
返出岩屑浓度 -
返出岩屑浓度
-
26.
气体钻井固相 -
气体钻井固相
-
27.
钻屑,钻进岩屑 -
钻屑,钻进岩屑drilling cuttings,是钻井时被钻头研磨或破碎了的岩石颗粒。
它由循环冲洗液从井内带出地面。
-
28.
新鲜岩屑 -
新鲜岩屑:被钻头新破碎的、代表该录井深度位置的岩屑。
新鲜岩屑的特征:个体碎小,色调新鲜,棱角明显;泥岩多呈瓦片状、碎块状、扁平状;页岩多呈薄片状;疏松砂岩多呈散砂状、小颗粒状;致密砂岩多呈碎块状、片状;碳酸盐岩多呈碎块状。
-
29.
残留岩屑 -
残留岩屑:由于井径不规则,泥浆性能和泵排量变化等原因,未能及时返出井口的陈旧岩屑(有时断断续续地返出)。
残留岩屑一般个体较大,色调较模糊,略带或明显有磨圆痕迹;残留岩屑主要是泥质岩,部分砂岩;残留岩屑分上部井段岩屑和长久滞留的岩屑两种。
-
30.
掉块 -
掉块:由于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加之钻柱在井内频繁的活动和不停地碰撞井壁等原因,经常造成上部井壁泥质岩碎块的剥落(惯称掉块)。
掉块个体有大有小,色调往往较新鲜,也有带棱角的,有时与新鲜岩屑难于分辨。但只要是从上到下系统地进行观察、鉴定,并熟悉己钻过地层的岩性,一般都能排除。
第一页
上一页 第 3 / 4 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共 33 条